
念佛十六字诀
“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”这十六字是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。 如果学佛的人,真为生死的心不发,那么,对他所说的开示教理,都将成为戏论,不起作用了。因为世间最严重的痛苦,再没有超过生死的了。俗语说:“除死无大事,讨饭永不穷。”如...
“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”这十六字是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。 如果学佛的人,真为生死的心不发,那么,对他所说的开示教理,都将成为戏论,不起作用了。因为世间最严重的痛苦,再没有超过生死的了。俗语说:“除死无大事,讨饭永不穷。”如...
修习八正道,可以养成一个人的正当的思想和正当的行为,过着如法如律的生活。所以在佛的教诲中,指导我们修学的方法,最切实际受用的,当推这八正道。 第一正见: 阐明一个人对于现实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须要有正确的认识,从而产生正确的真知灼见,去破除一...
和尚到底是什么身份? 在佛教中,和尚的意思是“师”,就是老师。并非所有的僧人都可以称为“和尚”,而是要有一定资格、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“和尚”。在佛教中,“和尚”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,出家女众有资格为师的也可以称为“和尚”。 我们知道,佛教有...
我们经常会听说:“佛氏门中有求必应。”你看《地藏经》上面讲修地藏法门,念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有二十八种功德。 为什么我们念了很久也没得到这些?以为说这个经好像不灵,其实是错了。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如何如法地求,没有了解这个法门。诵《地藏经》的人很...
四如意足是什么?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,是四种定境,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,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。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资粮,共有七科,也可称为七个阶段或七个层次,依次为: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分,加起来一共是...
“牛鬼蛇神”这一俗语来源于佛教用语。“牛鬼”和“蛇神”分属不同的两种类别。顾名思义,“牛鬼”属于鬼的系统,“蛇神”属于神的系统。“牛鬼”是地狱中的牛头鬼卒,名叫阿旁,称为“牛头阿旁”,据《五苦章句经》载:“狱卒名阿旁,牛头人手,两脚牛蹄,力...
舍利子是什么? 舍利是梵语?arīra的音译,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。在佛教中,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、骨骼、骨灰等,均称为舍利;在火化后,所产生的结晶体,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。 自 从有生命以来,死亡是每个生命都不可避免的结局。当我们在面对...
十力分如来十力和菩萨十力两种。如来十力系指佛之十八不共法中的十种智力。即: (1)处非处智力,如实知正理与非理的智力。 (2)业异熟智力,知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。 (3)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,知一切静虑、解脱、三昧的智力。 (4)根上下智力,...
阿那律问佛如何修菩萨行,佛为其说八大人觉法,令其修学。 (1)以无常观、苦空观、无我观、不净观来察看宇宙和人生一切事物。 (2)贪欲是众苦的根源,要断除贪欲才气解脱自在。 (3)断除无厌足心,安贫乐道,追求智慧。 (4)不间断地修福学慧,战...
“空”为“入道要门”。常为“空想”,便无执著;没有执著,便除烦恼。唐代慧海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卷上说:“但作空想,即无有著处。”谓观想“诸法皆空”的义理。 然而,但知“空”而不知“不空”的“性德”、“妙用”,便是执“空”而不化的“顽空”,隋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