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五位七十五法是指什么?
五位七十五法是指小乘佛教对所有宇宙万有之法的分类方法。在小乘佛教中,把宇宙万有分为两大类:一是由因缘和合产生的有生灭变化的现象,称为“有为法”;二是非因缘和合产生的无生灭变化的现象,称为“无为法”,总共有75种,所以也称为五位七十五法。 在...
五位七十五法是指小乘佛教对所有宇宙万有之法的分类方法。在小乘佛教中,把宇宙万有分为两大类:一是由因缘和合产生的有生灭变化的现象,称为“有为法”;二是非因缘和合产生的无生灭变化的现象,称为“无为法”,总共有75种,所以也称为五位七十五法。 在...
果位就是指修佛时能够达到的境界。在小乘佛教中总共有四个果位,它们是阿罗汉、阿那含、斯陀含和须陀洹;在大乘佛教中共有三个果位,即佛、菩萨和阿罗汉。 小乘佛教认为,在现世之中只有一个佛,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;而大乘佛教却认为众生都有佛性,每个人...
五台山祈福 四向四果是小乘佛教声闻修道的阶位。它的具体内容有须陀洹向(预流向)、须陀洹果(预流果)、斯陀含向(一来向)、斯陀含果(一来果)、阿那含向(不还向)、阿那含果(不还果)、阿罗汉向、阿罗汉果。 其中,须陀洹向是最低阶位,然后按照次序...
在佛教中,瑜伽的意思是什么?五台山祈福 瑜伽源自古印度文化,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支。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瑜伽,主要是指一些可以修身养性的方法。 瑜伽是一种通用的身心修持术,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,公元前200年的瑜伽行者帕坛伽利写的《瑜伽经...
说到佛法,如来所说一大藏教,无非为拔济众生。而法门虽多,总不出戒定慧三学。即所谓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所以欲求获得自利方便,亦须以戒为首要。 我们为佛弟子的人,应本着如来的大悲心肠,对于佛的净戒,处处要有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的战兢精神,一点...
我们凡夫众生从无始劫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,《佛名经》云:“若不忏悔者,大命将尽,地狱恶相皆现在前,悔惧交至,不预修善,悔何及乎?当尔之时,欲求一礼一忏,岂可更得?众等莫自恃盛年财宝势力,放逸自恣。” 因此,忏悔业障是佛法修学的重要功课,所谓“...
一、多贪众生不净观 二、多瞋众生慈悲观 三、多散众生数息观 四、愚痴众生因缘观 五、多障众生念佛观 “五”,是五种对治烦恼的方法。 “停”,止息、停止,止住妄心,停止贪、瞋、痴、散乱、障碍。 “心”,指“虑知心”,即第六意识妄想心,有知觉、...
菩萨,是梵语“菩提萨埵”的略称。菩提翻译为觉,萨埵翻译为有情。觉即上求佛道之觉,属于自利。有情即下化众生之有情,属于利他。因此,菩萨有上求下化之功,自利利他之德,是大乘行人的名称。 菩萨境界,就好比渡河一样,渡人由此岸到彼岸,而船则在水中流...
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,而觉悟无生的道理。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,就是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 一、无明: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,晦昧空境,无所明了,昏扰扰相,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,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,...
道谛有四种行相:即道相、如相、行相、出相,这四相如其次第即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究竟道所摄。 (一)道相,即由这圣道是圣者们证得涅槃真义游履的迹路,所以名道。 (二)如相,即一切烦恼皆由不如理作意所起,这道谛是如理作意所起,由此如理的...